实地走访|经销商压力不减反增

- 编辑:赢咖3 -

实地走访|经销商压力不减反增

原标题:实地走访|经销商压力不减反增

近日,记者走访了多家合资品牌4S店及经销商集团发现,除丰田、本田、雷克萨斯等少数品牌4S店库存保持健康水平,其他日系、美系、德系品牌经销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压库行为,经销商运营压力相比去年没有减轻,反而更大。

粥少僧多吃不饱

R品牌入局新能源汽车较早,记者走访发现,R品牌4S店内绝大部分车型为新能源汽车。某R品牌4S店负责人告诉《中国汽车报》记者, R品牌汽车近年来销量有所增长,但本市经销商网络从几年前的3家,扩展到如今的30多家,现在方圆五公里内就容纳了4家R品牌4S店。在统一市场,统一价格下,新建店的经销商进一步抢夺了客源。“全国车市销量增长结束,本市R品牌销量也在回落,现在的情况是市场蛋糕不仅没有变大,分蛋糕的人还越来越多了,大家都吃不饱。”她说,“新加入的经销商大部分是由旧有品牌转过来的,管理经验和销售经验并不比老的4S店差,所以即使是做了10多年的老店,相比之下优势也不明显。”

这位店总感叹:现在的消费者太精明,4S店密度又如此大,消费者买车前会多方比价,尤其是中端车型的消费目标群体,对价格的敏感性很高,谁家价低就会选择在谁家买,所以经销商之间容易恶性竞争。

除了市场不振、网络密集带来的压力,从集客到售后,经销商面临的困难一个接一个。

集客方面,网络平台导流的潜客质量逐年下降。这家R品牌4S店最初网络导流客户的成交率达到7%,但今年已经下降到2%。由于媒体将客户信息多次分发,导致客户质量比较差,店内客服工作量增加了,但客户到店率、成交率都在降低。

售后方面,因为新能源汽车自身构造与燃油车区别较大,不需要换机油、机滤等保养,所以客户回店频率降低,经销商赖以生存的售后业务收益受到影响。

二手车置换方面,电商、独立二手车商等大批涌现,现在消费者可选择的渠道太多,市场竞争激烈,消费者为卖出高价,也不会轻易交给4S店处置旧车,经销商的二手车业务不见起色。

“主机厂和集团会给店面一些鼓励政策,但今年的销量目标没有下调。我们现在办法不多,只能尽力盘活基盘客户,客户是我们惟一的资源,所以一定要把客户维护好,希望通过客户转介绍带来客源。说实话,当前环境下经销商要找到盈利点太难,但每一个艰难的盈利点我们都不放过。”她说。

被主机厂压榨

4S店生存面临压力的同时,经销商集团的日子也不好过。某经销商集团负责人表示,当前市场消费力不足,同城同品牌和同级别不同品牌之间的竞争激烈,一些品牌4S店在较重的库存压力下只能采取打折优惠的方式吸引消费者,价格没有最低,只有更低,因此市场价格体系遭到破坏。

“汽车经销商集团正常运转最重要的是保持资金流动顺畅,因为背负着资金压力,所以即使单车亏损也要及时清理库存,回笼资金。此时厂家继续向经销商压库,就会形成恶性循环,在这个行业中,倒闭的4S店单店很多都是因为这个原因难以支撑下去的。”他透露。

另一家经销商集团负责人直言,如今经销商生存困难的根源就在于生产源头产能过剩,主机厂将压力传导到经销商身上,主机厂保证了自己的利润,而经销商的利润则被牺牲,只能自己想办法维持生存。他表示,今年上半年市场相比去年未见好转,在巨大的批发任务和资金压力下,经销商只能以价换量,所以本集团整体汽车销量呈现了增长,但利润率却持续下滑,经销商亏本卖车成为常态。加之去年西安奔驰事件后,各厂家对经销商的管理有些矫枉过正,进一步压缩了经销商的边际利润,经销商运营更加困难。

“只要主机厂不压库,一般经销商不会亏损。”他告诉记者,有些主机厂为了保证自己销量排名和市场占有率,不顾市场环境变化,仍然坚持“以产定销”的工作方式,甚至利用虚报销量的办法来完成季度、年度销售目标。虽然在主机厂考核时,这些部门完成了任务,但实际上这些虚报出来的销量最终都会压到经销商的头上,还得依靠经销商和4S店来消化。

此外,主机厂还利用各种不合理的商务政策压榨经销商,比如某品牌主机厂禁止经销商使用认证配件,一旦发现使用非主机厂提供的配件,就从整车价格中按照百分比扣款,又如某品牌主机厂规定经销商要用厂家金融公司提供的金融服务,并且每月必须完成一定的签单量。实际上,这些对经销商的强制要求已经涉嫌垄断,主机厂提供的配件价格高,而金融产品佣金又低于市场水平,但在不平等的商务关系中经销商别无选择。

编辑:郭晨